犍为文艺名家 王联生

行無盡,止於至善。
——王聯生
王聯生先生,號“大山一夫”、“四樂堂主”。
樂書法、樂繪畫、樂金石、樂雕刻,便是先生藝術人生之樂事。先生説凡事只管耕耘、不問收穫,盡志盡力、無譏無悔就好。就是這樣的人生信條,成就了先生的樸實、大方和卓爾不凡。
王聯生先生,1941年出生於樂山市金口河,1959年畢業於夾江師範學校,1995年退休於犍為縣羅城中學。先生以“俯首甘為孺子牛”的奉獻精神,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教育藝術,從教36年, 滋養了無數的學子。
先生愛生如子,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成就了很多學生不凡的人生。
因為先生的大愛,點亮了無數孩子的人生,這是先生作為教師最幸福的事。
退休後,先生潛心於書畫藝術,在四樂堂裏樂此不彼。先生選中於右任先生的標準草書,一臨就是十餘年,有空就臨,甚至臨於佑任的草書字典,因為喜愛,更是執着。先生在不斷的研習中自成風格,四條屏、橫條、斗方,長卷獨具特色。先生的長卷,五六米,十幾米,三四十米,筆墨酣暢,洋洋灑灑,氣勢恢宏,大氣磅礴。很多作品,曾多次參加全國、省、市、縣展覽。被收藏或展示於廳堂。工人日報、樂山日報、三江日報等報社,先後刋載過先生的多幅作品。先生先後出版《〈毛澤東詩詞〉45首》《硯邊書懷》書法作品集,2011年曾在中央七台軍歌嘹亮欄目作現場書法表演,其作品先後損贈北川,雲南希望工程,馬邊教育基金,犍為慈善協會。先生的作品也流傳到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內蒙古,甚至流傳到英國、日本等地,頗受喜愛。
先生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,曾多次組織書畫作品進校園活動,給學生以藝術的薰陶和啓迪,我們縣內許多從事藝術教育的老師都與王聯生先生結緣,都曾得到過先生的鼓勵和支持。為了弘揚傳統文化,為書畫愛好者構建一個學習、交流的平台,2013年與方家牟炎培、祝登常等發起成立了犍為畫院,先生為畫院首任院長,五年來,畫院不斷髮展壯大,為犍為的文化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。
學而不厭、誨人不倦,先生一生好學上進,以育人為已任,多次為全縣新教師、優秀年輕人才義務授課,倡導寫好中國字。有好些書畫愛好者,欲拜先生為師,先生説“拜師不可,為友可以,互相交流,互相學習”。經常有愛好者帶上作品與先生交流,每每都從點畫、結構、章法細細點評,孜孜不倦。
先生一生勤奮耕耘,無怨無悔。除書法、繪畫作品外,篆刻印章一百餘方,雕刻作品大大小小,三十餘件。同時先生因給羅城遊客中心匠心製作五個麒麟燈被樂山評為“鄉村匠人”。匠人精神,也正是先生最好的概括和寫照。
先生耄耋之年,老驥伏櫪,勤奮如斯,令人景仰。
文峯
2020年9月



2011年在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現場書法

為犍為一中榮譽室書寫校訓

為羅城中學書寫校訓

為世界茉莉博覽園書寫園名

為佛靈寺書寫大雄寶殿

為新民小學書寫校名

題寫張建紅先生的《金楠山谷賦》



國畫小品

國畫人物


木雕人物




篆刻

作品擺架

先生匠心獨具的羅城麒麟燈



《犍為賦》六條屏

給羅城中學30年同學會題字

指導學生創作


羣眾喜愛的先生


犍為畫院書畫作品創作
藝術交流




書畫進校園

犍為畫院書畫惠民活動
來源:犍為縣文聯
編輯:鄭鑫川 責編:紀小娥 編審:岑正權
